210家被立案!安徽重拳整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问题

发布时间:2025-04-21 阅读量:85

4月18日,记者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4年我省重拳出击、依法整治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中,全省共立案查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210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78份,罚款金额累计3100余万元;向市场监管部门移交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出具不实报告、虚假报告的案件76起;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办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涉嫌犯罪案件12起;联合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对1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实施省级挂牌督办。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作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暴露出数据造假、程序违法等突出问题。2024年,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等多部门,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机构造假专项整治行动。全省474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286家机动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实现联合检查全覆盖,1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被省级挂牌督办。

此外,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争取专业机构支持,对16个地市41名执法骨干开展现场实训,提升实战技能。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方法,识别并推送问题线索上万条。创新构建“线上巡查+智能分析+精准执法”非现场监管体系,推动移动源污染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市生态环境局通过“人防+技防”手段,优化升级机动车排放监管系统,邀请专家辅助执法,确保违法事实查得清、违法证据固得牢、法律适用用得准。

同时,我省牵头推动沪苏浙皖生态环境部门签署备忘录,构建了长三角区域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保信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局面初步形成。

如何持续巩固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成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出台《环境监测活动中弄虚作假情节严重判定标准》,充分运用信用评价结果,靶向查处涉嫌弄虚作假问题。并联合沪苏浙生态环境部门,共建长三角区域社会监测机构监督检查专家库,加快培养一批懂侦查、能调证、会研判的专业人才,从制度层面完善和支撑监管执法。(罗晓宇)